新區要聞 | 加快培育海洋能與海洋智能裝備領域新質生產力
12月21日,由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以下簡稱“中國海工院”)、清華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海工院”)主辦的第二屆青清論壇在西海岸新區舉行。會上,海洋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揭牌、海洋智能裝備創新聯合體成立(以下簡稱“創新戰略聯盟”和“創新聯合體”)。
據介紹,青清論壇依托青島市人民政府、清華大學、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三方共同支持建設的中國海工院,著眼清華大學大工科下海優勢與青島海洋科技產業及應用場景的“青清結合”,著重海洋智能裝備研發產業一體化創新綜合體的探索與實踐,著力打造海洋工程科技領域的新質能力與新質生產力。本屆論壇以創新戰略聯盟揭牌和創新聯合體成立為契機,助力大工科下海、研發產業一體化與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探索機制創新、管理創新與科技創新的高效融合,促進海洋智能裝備與無人化技術的創新發展。
創新戰略聯盟和創新聯合體旨在以機制創新帶動科技創新,通過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跨專業的協同,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合,構建協同發展、聯合創新的產業生態,解決制約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瓶頸,實現全產業鏈的融合創新,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創新戰略聯盟和創新聯合體,加快培育海洋能與海洋智能裝備領域的新質能力和新質生產力,助力現代海洋產業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引領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裝備技術的迭代研發、示范應用和產業發展,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其中,創新聯合體是以研發產業一體化、市場開發平臺化、股權關系多樣化、合作共贏差異化、服務支撐園區化的“五化標準”建設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聚集擁有高端智能裝備及無人化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的高新技術企業,共同實現品牌賦能、研發產業一體化賦能、市場開發經營賦能、支撐服務機制賦能、互助誠信機制賦能,聚焦海洋工程領域重大需求,聚力打造海洋智能裝備研發產業一體化創新引擎,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
“借由創新戰略聯盟和創新聯合體,我們應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積極擁抱科技變革,抓住重大機遇,占據先機,贏得未來。瞄準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裝備的核心關鍵技術,不斷開拓創新,成為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裝備領域更多新理論的原創者、更多關鍵技術突破的貢獻者、更多高端裝備的發明者和更多重大應用示范的引領者,將業績鑄就在民族復興和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海工院院長、中國海工院院長張建民表示。
會上,中國海工院與創新聯合體的33家高新企業進行了海洋智能裝備創新聯合體集中簽約儀式。
作為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獲批十年來,不斷打造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海洋產業發展主陣地、海洋開放合作新高地,海洋生產總值由2013年的49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974億元,年均增長15%。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集聚中國海工院等“國字號”涉海科研院所11家、中國海洋大學等涉海高校12所,涉海創新平臺248家,涉海合作院士27名、海洋人才7.9萬人。成功建設全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國家級海洋牧場達17處、占全國的1/11。引進中船集團民船中心總部、麥克德莫特國際等重點項目,建成全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項目,交付“海葵一號”“港航平5”等一批海工重器,全國唯一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高效運行,山東港口青島港躋身世界第四大港口。